楊牧自少年即活躍詩壇,筆耕六十年,始終創作不輟,詩、散文、評論、翻譯皆卓然成家,並分別於美國、臺灣、香港等地大學任教,從事教育和研究工作。作品曾譯為英、法、德、日、韓、荷蘭、瑞典等文,獲頒多項重要文學獎,影響後進無數。

其詩藝的展現,鎔鑄中西文學傳統,兼以現代主義為擴充。散文的經營,講究詩化的修辭和造境,體製嚴謹,格局宏大。評論的建構,融匯豐富的美學及人文涵養,譯作精準深入各方文化根源。楊牧的創作風格與時俱進,堅持對藝術性的超越,而對人性,社會,現實是非的關懷,寓批判和規勸於文字指涉與聲籟跌宕之中,卻未曾稍減。

楊牧不僅介入社會現實,也往返於具象和普遍的抽象間,在神話,歷史,民間和傳奇裏汲取靈感,渲染臺灣,福爾摩莎的色彩。德國知名評論家Tilman Spengler曾言:「在詩行,散文,詩劇的天地裏,他從容於平達耳,與歌德、蓋文、葉慈遊。在德國,我們一定會把楊牧歸於博學詩人之列。」奚密教授則推崇:「楊牧是現代漢詩史上,最偉大的詩人。」

「來和我們舞蹈在一起。」見證楊牧從臺灣出發,為文學塑造的人文典範和精神傳統,為追求一個更合理更完美的有情文化世界的承諾,包含著何其多樣令我們嚮往,可以借鏡,啟發志向,以及朝向那志向的各種模式,藝術的力量。────謝旺霖(2014)

出版書籍

海岸七疊(1980)


《海岸七疊》(The Coast with Seven Turns: Collected Poems)(台北:洪範,1980)

〈帶你回花蓮〉導讀/曾珍珍

        這首詩完成於19757月,為台灣現代詩寫出了對家園最甜美的頌讚,對婚姻最美麗的憧憬─重返伊甸樂園。是什麼樣的愛情觸動了這麼美麗的憧憬?什麼樣的山水勝境,可以讓詩人把家鄉花蓮比擬成伊甸樂園?什麼樣的允諾和應許可以呈現給所愛的人,勝過對家園全心的愛、對自由的嚮往?詩用櫻樹起興,以櫻樹吐蕾到盛放、陽傘打開的意象,從羞澀到狂烈,寫愛情的進展。然後,以「不許傾聽的聲音,又不許凝視的眼色」,以保羅•克利般富有神秘詩意的抽象畫面,寫出初夜的交合─「電擊的光明」,這是「讓我們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」去印證創生神話的開端。重返伊甸的母題自此貫穿餘下詩章。在伊甸園神話中,亞當是個命名者。神話的伊甸,河川與山岳尚未命名,詩人/亞當依續著起興的櫻樹意象,用台灣原生的花種,潔白的百合和華麗的蝴蝶蘭,為它們命名,從一千朵到一萬朵,喚出遍地繁花競生的樂園景觀。然而,更令人神往的,詩人期許只要有愛,神話可以落實,落實在家鄉花蓮,一個活生生存在的地域,可以用地圖繪出,用氣象數據形容。容許靠耕讀傳家,它是心靈的桃花源,卻非烏托邦;它是溫和的土地,不受極權宰制的自由樂土,在這裡,「聽不見那絕對的聲音,看不見那絕對的眼色」。這裡唾棄戰爭,但願海面沒有軍艦,只有漁船捕魚,六艘羅列海面,構圖如宋人牧谿名畫那六顆柿子,烹鮮甘果,供人溫飽。這裡的海涼和山色與人靈氣相通,人們以自然為師,從中習得了對和平、素潔的嚮往。吾愛,詩人輕呼,讓我們無拘無懼相愛,像櫻樹粲然花開,這是我們的家鄉。19754月,蔣介石去世。3個月後,楊牧藉著這首詩替台灣人寫出了心目中自由樂土的家園想像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議以Google Chrome瀏覽器瀏覽本網頁,獲取最佳瀏覽效果。

「楊牧」2014年最新部落格由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規劃製作 (Template is applied from Templateism | MyBloggerLab) Copyright © 2014

主題圖片來源:richcano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