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牧自少年即活躍詩壇,筆耕六十年,始終創作不輟,詩、散文、評論、翻譯皆卓然成家,並分別於美國、臺灣、香港等地大學任教,從事教育和研究工作。作品曾譯為英、法、德、日、韓、荷蘭、瑞典等文,獲頒多項重要文學獎,影響後進無數。

其詩藝的展現,鎔鑄中西文學傳統,兼以現代主義為擴充。散文的經營,講究詩化的修辭和造境,體製嚴謹,格局宏大。評論的建構,融匯豐富的美學及人文涵養,譯作精準深入各方文化根源。楊牧的創作風格與時俱進,堅持對藝術性的超越,而對人性,社會,現實是非的關懷,寓批判和規勸於文字指涉與聲籟跌宕之中,卻未曾稍減。

楊牧不僅介入社會現實,也往返於具象和普遍的抽象間,在神話,歷史,民間和傳奇裏汲取靈感,渲染臺灣,福爾摩莎的色彩。德國知名評論家Tilman Spengler曾言:「在詩行,散文,詩劇的天地裏,他從容於平達耳,與歌德、蓋文、葉慈遊。在德國,我們一定會把楊牧歸於博學詩人之列。」奚密教授則推崇:「楊牧是現代漢詩史上,最偉大的詩人。」

「來和我們舞蹈在一起。」見證楊牧從臺灣出發,為文學塑造的人文典範和精神傳統,為追求一個更合理更完美的有情文化世界的承諾,包含著何其多樣令我們嚮往,可以借鏡,啟發志向,以及朝向那志向的各種模式,藝術的力量。────謝旺霖(2014)

出版書籍

花季(1963)

《花季》(Flower Season: A Collection of Poems)(台北:藍星,1963)

〈風起的時候〉導讀/曾珍珍

    這是一首天暮懷遠的情詩,也是一首追憶往事的詩,更是一首遐想未來的詩。
對於分隔異地(其實可能只是咫尺之遙)的兩個戀人,想念對方時,懷念、追
憶與遐想往往模糊了時間的界線,也泯除了虛實的界分。懷念、追憶與遐想來
自於慾望,風起既是實景,又是內在情思的外景投射,風起的時候也就是思念
湧發的時候;同樣地,日暮是實景,而燃燒在西天的雲彩更是情慾燄火的象徵
。這首詩以近乎默片的運鏡方式敘述情事,讀來宛若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獨
特的風格,讓影像自己說故事,不仰仗對白或旁白。這首詩分兩段,結構上最
巧妙的設計落在第二段的第一行:「風起的時候,我將記取」。是這一句發揮
了旋軸的作用,讓這首詩所描寫的場景同時疊合了追憶與遐想。詩中的說話人
「我」,曾在起風的薄暮時分遙想「你」,我在遠方/同一城裡的的戀人,也在
同樣起風的暮色中熊熊思念著我。就在你思念我的時候,我風塵僕僕出現在你
面前,帶給你驚喜。心心相印的我倆並肩欣賞落日,被熾烈的愛情燒熔。此情
斯景刻骨銘心,他日追憶如在眼前。甜蜜的場景在記憶裡複沓銘刻原是愛的印
記和應許。而且浪漫的愛情古今一致,這首詩第一段仿景古詩詞,第二段洋溢
著當代南國風味。一古一今,千古纏綿。骨子裡濃烈,下筆疏落,上乘的抒情
  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議以Google Chrome瀏覽器瀏覽本網頁,獲取最佳瀏覽效果。

「楊牧」2014年最新部落格由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規劃製作 (Template is applied from Templateism | MyBloggerLab) Copyright © 2014

主題圖片來源:richcano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