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牧自少年即活躍詩壇,筆耕六十年,始終創作不輟,詩、散文、評論、翻譯皆卓然成家,並分別於美國、臺灣、香港等地大學任教,從事教育和研究工作。作品曾譯為英、法、德、日、韓、荷蘭、瑞典等文,獲頒多項重要文學獎,影響後進無數。

其詩藝的展現,鎔鑄中西文學傳統,兼以現代主義為擴充。散文的經營,講究詩化的修辭和造境,體製嚴謹,格局宏大。評論的建構,融匯豐富的美學及人文涵養,譯作精準深入各方文化根源。楊牧的創作風格與時俱進,堅持對藝術性的超越,而對人性,社會,現實是非的關懷,寓批判和規勸於文字指涉與聲籟跌宕之中,卻未曾稍減。

楊牧不僅介入社會現實,也往返於具象和普遍的抽象間,在神話,歷史,民間和傳奇裏汲取靈感,渲染臺灣,福爾摩莎的色彩。德國知名評論家Tilman Spengler曾言:「在詩行,散文,詩劇的天地裏,他從容於平達耳,與歌德、蓋文、葉慈遊。在德國,我們一定會把楊牧歸於博學詩人之列。」奚密教授則推崇:「楊牧是現代漢詩史上,最偉大的詩人。」

「來和我們舞蹈在一起。」見證楊牧從臺灣出發,為文學塑造的人文典範和精神傳統,為追求一個更合理更完美的有情文化世界的承諾,包含著何其多樣令我們嚮往,可以借鏡,啟發志向,以及朝向那志向的各種模式,藝術的力量。────謝旺霖(2014)

出版書籍

〈介殼蟲〉【註1】


蘇鐵不動在微風裏屏息

暖冬野草依偎前排欄杆喧鬧

開花,我以遲緩的步伐

丈量巨木群後巍巍的暮色成型

沉默折衝,學院堂廡之上

一個耳順的資深研究員

小灰蛾還在土壤上下強持

忍耐前生最後一階段,蛻變前

殘存的流言:街衢盡頭

突兀三兩座病黃【註2】
的山巒──

我駐足,聽到鐘聲成排越過

頭頂飛去又被一一震回


完整的心律隨斜陽折射

在前方:波谷明亮顯示掃描器

金針下常帶感情,然而,相對

於遽爾,即刻,啊記憶裏

那悠遠的鐘,這時撞擊到我的

無非一種回聲猶不免誇誕,張揚?

況且,真實的接觸反而不曾在

金屬肉身引發感應【註3】
,或者

悉數掩藏在垂長的臺灣欒樹裏

就在我失神剎那,音波順萬道

強光氾濫,我看到成群學童

自早先的大門擁出來


我把腳步放慢,聽餘韻穿過

三角旗搖動的顏彩。他們左右

奔跑,前方是將熄未熄的日照

一個忽然止步,彎腰看地上

其他男孩都跟著,相繼蹲下

圍成一圈,屏息


偉大的發現理應在猶豫

多難的世紀初率先完成,我

轉身俯首,無心機的觀察參與

且檢驗科學與人文徵兆於微風

當所有眼睛焦點這樣集中,看到

地上一隻雌性蘇鐵白輪盾介殼蟲【註4】


利文祺註解。邱貴芬、呂樾數位技術協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議以Google Chrome瀏覽器瀏覽本網頁,獲取最佳瀏覽效果。

「楊牧」2014年最新部落格由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規劃製作 (Template is applied from Templateism | MyBloggerLab) Copyright © 2014

主題圖片來源:richcano. 技術提供:Blogger.